2022年11月30日晚,云顶官网线路检测成功举办线上第49期“经纬译学”研究生论坛,赵伟博士担任本次论坛教师主持,学生主持为21级MTI研究生张绘玲和22级MTI研究生黄金秋,三位主讲人是21级MTI研究生郭文龙、刘梦和刘敏。出席此次论坛的还有云顶官网线路检测谭燕保院长、刘方荣副院长、柯群胜教授、林莉副教授,以及21级和22级全体MTI研究生。
第一位汇报人郭文龙同学分享的是《丝绸之路上的拜占庭丝绸》的翻译实践报告。郭文龙首先详细介绍了切斯特曼翻译规范理论,指出翻译规范分为期望规范和专业规范两种,而专业规范的范畴又可以分为“责任心规范”“交际规范”以及“关系规范”。随后,郭文龙运用上述翻译理论,对实际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由于所选章节讲述的内容为拜占庭丝绸中的神话传说,与中国的神话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所以,为了满足读者群的期望,郭文龙采用归化,对拜占庭神话中的神兽信息采取了“中式变化”的翻译方法。随后,针对“simorgh”的翻译,老师和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郭文龙选择将“simorph”音译为“森穆夫”,但这种处理方法会使读者感到困惑,赵老师指出,翻译时应考虑读者感受,选择读者熟悉的意象,可译为“神鸟”。
第二位汇报人刘梦同学结合自身暑期实习经历,给大家带来了“质检规范及方法介绍”的分享。刘梦表示,一篇合格的译文,首先要没有低级错误,而质检的任务就在于杜绝低级错误。她首先介绍了质检规范和低级错误,指出质检的最大原则就是中英有别,并从标点符号、空格空行、数字金额、单位、人名地名拼音和中文字符等方面着手,详细介绍了质检中常见的低级错误。随后,刘梦介绍了Word以及QA工具的质检方法,并以MemoQ为例,线上演示了如何操作与使用质检工具。
第三位汇报人刘敏同学的主题为《纺织品设计:产品与工艺》第二章英汉翻译实践,分享包括任务介绍、案例分析和总结反思三方面。刘敏首先介绍了翻译实践报告的原文本《纺织品设计:产品与工艺》及其作者英国利兹大学设计理论教授迈克尔·安德鲁·汉恩,随后分析了本书的目标读者。在具体案例分析中,刘敏介绍了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及文体对等四个方面展开,将翻译理论切实地运用在实际案例之中。刘敏指出,科技文本与其他文本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其具有大量的专业术语,为让目标语读者准确理解原作含义,在翻译过程中要做到词汇对等,但所谓词汇对等并不是中英文一一对应,而是要做到功能上的对等。
自由讨论环节中,同学们就汇报内容展开激烈的讨论。张绘玲对刘敏在词汇对等中给出的案例提出质疑,并就翻译时应使用哪些平行文本向刘敏取经。对于上述疑问,刘敏表示,文中所提到的纺织专业术语来自纺织英语这门课程,教材中就有对textile和fiber的介绍。
教师点评环节中,赵老师鼓励同学们在语言学习中踊跃发言,提出疑问,不要害怕犯错。赵老师也肯定了刘梦同学的“质检”分享主题,并帮助分析汇报同学们在翻译文本中存在的疑问。针对汇报内容中翻译的疑点和难点,赵老师指出,正是文化、典故和历史方面的知识缺乏才造成了同学们翻译上的困难,因此同学们应该扩大阅读量,并勤于查证,务必弄清翻译文本中的文化背景。
柯群胜老师肯定了刘梦的实习收获,认为其分享的质检内容十分有意义。同时,柯老师表示,同学们的汇报内容要丰富,而且要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此外,同学们也应当精益求精,将译文做得更好。译文是论文的基础,只要把译文做好了,论文自然也会写得好。
谭院长指出,作为一名合格的译者,要做到自己真正看懂原文,才能让读者看懂译文。因此,谭院长提出以下建议:同学们首先要做好译前准备,充分了解文本背景和语境;在双语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思维转换,灵活处理范畴词在不同语言中的运用情况;要提高中英文写作水平,争取译文通畅、前后一致;不要害怕犯错,凸显错误能促进反思和交流,进而有助于提升译文和自身水平。
随后,刘方荣副院长表示《丝绸之路上的拜占庭丝绸》这本书颇有难度,表扬了郭文龙挑战自我的勇气。同学们要运用多种手段查阅相关文化知识和术语背后的知识。翻译是一项枯燥但也有趣的活动,熬过艰辛的过程才会有喜人的丰收。
林莉老师肯定了论坛的意义,论坛有助于提升同学们的综合能力。翻译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工作,要求译者精通翻译领域中各方面内容,精心打磨译文,使译作更接近于原作。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翻译,都属于创造性翻译,译者要对源语言文化有整体性的了解,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准确把握原作者的思想,流畅表达出原作的内容和思想。
第四十九期“经纬译学”论坛在热烈的探讨中落下帷幕。承载着学院老师们的殷切希望,同学们必将不负韶华,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