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MTI教育 -- 工作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第七十五期经纬译学论坛综述
作者:窦仟慧时间:2024-04-08点击:

第七十五期经纬译学论坛综述


窦仟慧


4月7日早上9:00,云顶官网线路检测第七十五期经纬译学论坛在04-303成功举办。论坛由陆雪芹老师主持,林莉、陈奇敏、田禹和陈芬四位老师担任点评嘉宾。2023级全体MTI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第一位汇报人为高欢。她以2019年11月CATTI二笔考试中关于“行星模拟实验”的篇章为例,分享她对英译汉技巧的思考。她将自己的译文与参考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总结自己的不足之处,分享CATTI考试中关于增译和省译的翻译技巧,强调根据语境选择词义以及注意语序调整。高欢反思在应对新闻翻译时,要扩大阅读量和翻译实践量,积累知识背景,同时,积累术语的习惯译法,注重译文的重读和润色。

 

第二位汇报人为周华科。他分享的主题是“汉语空间容纳性量词考察及英译”。他首先区分非容纳性量词和容纳性量词的定义,然后进行例证。接着讲解是否添加助词“的”的各种情况。最后提出,容纳性量词的使用可以为语言表达增添更为具体和生动的信息,也从英译的角度进行举例说明。

 

第三位汇报人为向敏。她以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为例,对比机译(deepl和Chatgpt)和许渊冲译文的差异,详细阐述了在变译理论指导下,采用增、述、并等变译方法对文本进行译前编辑,提高了机器输出的翻译质量,并通过译前编辑,减少了错误,提高了可读性。

 

第四位汇报人为张敏。她分享的主题是“《道德经》核心概念英译的对比研究”。她首先介绍《道德经》英译本的概况以及对外传播。其次,对比分析理雅各和韦利译本对“道”和“名”的翻译方法。最后,对典籍外译进行了总结思考:第一,翻译的底本和注本需选用权威版本,并积极参考各种古籍文献,确保深入理解原文。第二,翻译人员需具备对外国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以确保典籍原文信息的准确传达。第三, 在翻译过程中要尊重原作,同时避免译文谬误,误导读者。第四, 在直译与意译之间要取得平衡,确保译文准确、生动、清晰,成为一件艺术品。

 

第五位汇报人为刘志豪。他分享的主题是“知识翻译史简介”。他从知识与翻译的关系、“学”与“史”的关系、知识翻译史的目标、学科价值和研究路径等方面进行介绍。他提到,在后理论时代,翻译被重新定义:翻译是跨语言的知识加工、重构和再传播的文化行为和社会实践。翻译是真理的传播者,是价值观共同体的打造者,是社会现实的建构者。最后他总结:只有先厘定基本概念,才能使知识翻译史建立在清晰的概念体系之上,并在确切的方法论指导下获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第六位汇报人为凡浩铭。他汇报的内容是“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英文阅读分享”。他分析了林语堂作品受欢迎和传播广的三个原因:林语堂精通中西方文化、社会地位高;小说故事性强、语言幽默;生动形象地运用译创。然后他就作品中的具体实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创译以及其优点。

 

在同学们的交流环节,同学们都积极发表个人观点,结合发言人的分享内容提出问题,相互交流。

在老师们的点评环节,林莉老师认为同学们进步很大,非常自信地展现了真我风采。发言信息量很大,归结为一点,从传播意义来说,我们学习翻译应该思考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田禹老师指出,今天的分享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文学、翻译、语言学。什么样的词可以当作量词使用?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陈芬老师指出:许渊冲“三美”原则中“意美”不单单指意义美,还有意境美,要在把握古诗词韵律、长短、风格等审美特征的基础上尽量传达出原作的意境美。陈奇敏老师提到应该注意“字字翻译”和“直译”的区别,作为外宣文本的标题需要兼顾吸引力和符合目标语读者的语言规范。

最后,陆雪芹老师进行总结。她提出三点:一、理不辨不明,同学们踊跃发言,现场学术气氛浓厚,值得赞扬;二、经纬译学论坛一直以翻译实践和对翻译实践的理论探讨为重心,不能偏离。三、要深入研究名家名译的优势和机器翻译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机器翻译结果,充分展现译者的主体性。

 

 

 

分享: